[1] 白淑芬, 杨立新, 王艳,等.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病毒载量与婴幼儿免疫失败关系研究[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1, 25(12): 1230-1231. [2] 黄英, 童惠. 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研究[J]. 临床儿科杂志, 2011, 29(5): 458-460. [3] 消除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中国的努力与挑战[J].前进论坛, 2021,5:42. [4] 罗雅丽, 唐伟平, 朱娜玲, 等. 2015-2019年深圳市宝安区孕产妇HBV感染与母婴传播情况[J].中国艾滋病性病, 2021, 27(4): 423-424. [5] 邓娟, 陈瑜, 贾桂. 替诺福韦酯治疗乙肝孕妇的疗效及对母婴HBV垂直传播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 2017, 55(18): 24-26. [6] 易永祥. 乙型肝炎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CD].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2020,5(1):1-7. [7] 孙国栋. 社区人群HBsAg携带者自发性再激活的流行病学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西安:2017. [8] 王兰芳, 蔡娟, 何刘媛, 等. 乙肝病毒携带产妇感染状态与新生儿发生宫内感染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4, 18(5):391-393. [9] ZAIGHAM A, MINAAM A.Challenges in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Hepatitis B Elimination Programs[J]. Cureus, 2021,13(4) e14657. [10] 朱博, 吕小静, 田红霞, 等. 高病毒载量HBsAg阳性孕妇HBV母婴传播的多因素分析[J].河北医药,2021,43(10):1465-1469. [11] 龚红菲, 庞富华, 芮莹, 等. 3种抗HBV核苷(酸)类似物体外抗乙肝病毒作用[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9,36(9):45-48,56. [12] 刘铁梅, 王涵, 李梓萌. 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A1896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10):1971-1974. [13]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 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2020)[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0, 55(5): 291-299. [14] 邓勇, 郭丽霞, 李朝亮, 等. 替比夫定和替诺福韦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疗效和安全性meta分析[J]. 肝脏, 2021, 26(1): 22-26. [15] 佳莉娟. 比较替诺福韦酯、替比夫定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和经济性[J]. 黑龙江中医药, 2020, 49(6):93-94. [16] 王超, 郭立杰, 修宪, 等. 替诺福韦酯与替比夫定用于乙型肝炎母婴阻断有效性及经济性比较[J]. 中国药业, 2020, 29(15):93-96. [17] 陈文静, 宋淑荣, 何虹, 等. 替诺福韦、替比夫定妊娠期口服对HBV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及安全性比较[J]. 山东医药, 2017, 57(22):73-75. [18] 韩玉平. 拉米夫定与替比夫定孕期抗病毒乙肝母婴阻断的疗效比较[J]. 河北医药, 2014, 26(3): 389-390. [19] 杨亦德, 王冬国, 侯伟, 等. 替诺福韦酯和替比夫定治疗妊娠慢性乙肝患者的疗效及母婴阻断的有效性研究[J]. 中华全科医学. 2018, 16(10): 1650-1652. [20] 尹玉竹, 周瑾, 张培珍,等. 影响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3, 21(2): 105-110. [21] 白淑芬, 杨立新, 吴凯华, 等 HBeAg阴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致婴幼儿血清病毒标志物变化情况分析[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1, 25(10): 1039-1040. [22] 谭静, 叶晓林, 王慧. 妊娠中晚期应用替比夫定阻断HBsAg阳性孕妇HBV母婴传播效果及对婴幼儿接种乙肝疫苗应答的影响[J].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9, 22(1): 49-52. [23] 杨立新,白淑芬,和沁园,等.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零传播”策略分析[J/CD].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2020,5(1):25-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