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卫生出版社系列期刊
ISSN 2096-2738 CN 11-9370/R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2020《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

疫情资讯 / 新书介绍更多>

期刊信息

友情链接更多>

疫情资讯

    香港出现康复者二次感染新冠病毒案例 属全球首例
  • 8月2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微生物学系讲席教授袁国勇(Yuen Kwok-yung)及其团队一项最新研究被《临床传染病》(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接收,将于近期发表。该研究披露了香港一名33岁男子二度感染新冠病毒(SARS-CoV-2)的案例,该患者系香港第564号个案,为香港居民,曾于3月底确诊新冠肺炎,4月中旬康复出院,并于8月前往英国、西班牙,返港后在香港国际机场进行了例行筛查,8月15日被检测出再次对SARS-CoV-2呈阳性。

    这例迄今为止全球范围内首次被证实二度感染的COVID-19确诊病例意味着什么?研究团队如何判断该患者为二次感染、新冠防控思路是否需要重新考量、尚在临床研究的疫苗是否还能带来希望?8月25日,袁国勇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作出了详细回复。

    袁国勇首先提及的是,全基因组分析显示,该名患者第一次和第二次的SARS-CoV-2毒株属于不同的分支/谱系,它们之间有24个核苷酸差异,这说明第二次检测到的毒株与第一次检测到的毒株完全不同。而患者住院隔离后的多项临床指标表明,第二次感染是真正的急性感染。

    值得注意的是,袁国勇强调,先前有研究显示,新冠轻症病例的抗体水平较低,在几个月内可以降至更低水平,“所以4-5个月后出现再次感染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而另一个现实情况是,此次疫情中大部分新冠患者为轻症感染者。他认为,一般来说,症状和炎症越严重,免疫反应持续的时间就越长。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有声音认为,这项研究结果给新冠疫苗带来了重击。但袁国勇强调,事实上,该患者在第二次感染期间迅速产生抗体并降低了病毒载量。“因此,轻度COVID-19患者康复仍可能需要接种疫苗,这部分群体仍然需要佩戴口罩、遵守手部卫生和保持社交距离。”

    袁国勇认为,两剂接种法将是获得可靠免疫的正确方法。“但是,自然感染或接种疫苗后的免疫反应有多持久?这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以上新闻内容来源于人民日报海外网

  • 发布日期:2020-08-26 浏览: 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