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分析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antiviral therapy,ART)后发生血脂异常的相关因素,并构建血脂异常发生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2016年5月至2021年5月1000例HIV感染者的资料数据为建模组,同时纳入2022年6–12月于本院治疗的HIV感染者125例为模型验证组,建模组分为血脂异常组(病例组)388例及血脂正常组(对照组)612例。对建模组患者临床指标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HIV感染发生血脂异常的相关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结果 1000例HIV感染者中男性982例,女性18例,平均(36.6±11.2)岁。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OR=2.029,95%CI:1.966~2.074,P<0.001)、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4kg/m2(OR=5.008,95%CI:1.216~5.429,P=0.035)、ART方案中非整合酶类药物方案(OR=1.126,95%CI:1.083~1.147,P=0.025)、启动ART时间≥3年(OR=1.722,95%CI:1.203~1.945,P<0.001)、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6.0mmol/L(OR=1.303,95%CI:1.006~1.586,P=0.038)为ART的HIV感染者发生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每周运动时间≥1d(OR=0.487,95%CI:0.374~0.636,P<0.001)为HIV感染者发生血脂异常的独立保护因素。风险预测模型中模型验证组各项指标评分与建模组无统计学差异,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建模组风险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918(95%CI:0.898~0.937,P<0.001),截断点为0.938,敏感度85.60%,特异度93.22%,发生血脂异常的阳性预测率89.90%,阴性预测率91.51%。结论 HIV感染者接受ART后血脂异常发生率为38.80%,年龄、BMI、ART方案、启动ART时间、每周运动时间及FPG为发生血脂异常的相关因素,根据相关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对HIV感染者发生血脂异常的风险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